批準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
發布時間:2020-08-26 08:38:07
3月30日,一場涉及3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66個集中式地表水型水源地的大規模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實施。
當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在京聯合召開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視頻會,對同意的專項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
據了解,這是深入落實黨的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要求的一項具體行動,是前兩年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升級版,也是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重點攻堅的七大專項行動之一。
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黨的報告將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并要求實行嚴格的生態制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3月7日,李干杰部長在十三屆一次會議“打好污染攻堅戰”主題記者會上強調,今年水污染要突出“四種水體”。首先就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一定要當成重中之重。
為此,經同意,部聯合水利部印發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近年來,我國飲用水水源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各省(區、市)人民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任務。
與之前開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相比,這次專項行動范圍更廣,由沿江省市拓展到全國;任務更重,由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拓展到縣級及以上。
根據專項行動部署,今后9個月內,長江經濟帶省市要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全國其他地區則要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209年年底前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整治任務。
為摸清底數,今年季度,全國生態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先期排查。根據各地生態環保部門初步統計,列入此次專項行動范圍的地表水型水源地達2466個。
其中,長江經濟帶縣級水源地6個;其他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級和縣級水源地分別有436個和869個。尤其是在一些省份,相關水源地超過00個,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從問題類型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旅游餐飲類、農業面源類、畜禽養殖類、交通穿越類、管理類問題依然突出。
從以往水源地環境整治經驗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問題占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屬于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難度很大。
已積累不少相關經驗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生態環境部早已經開展了探索。2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習總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部與長江經濟帶省市開展了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依法依規、強化責任、掛賬銷號、督查、強化調度、信息公開等有效做法,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積累了經驗、增強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在工作內容設置方面,根據之前的經驗,要想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必須做好“劃、立、治”文章。此次專項行動要求繼續聚焦“劃、立、治”三項工作內容。其中,“劃”是基礎,指劃定水源保護區 ;“立”是保障,指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治”是核心,指清理整治違法問題。
在序時進度安排方面,在長江經濟帶專項行動中,一些地方前松后緊,導致工作被動。鑒于此,此次專項行動要求,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合理確定完成期限,不能全部壓到后。難度較小的任務盡量用兩到三個月完成,今年0月爭取絕大部分整治任務提前完成。
在任務分工負責方面,借鑒以往專項行動經驗,此次專項行動強調,要依據法律規定壓實市、縣人民責任。按照方案要求,市、縣負責具體排查整治工作,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依法處理、分類處置、施策,積極穩妥解決難點問題,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銷號。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各地一定要統籌設計、通盤考慮,明確任務路線圖,將每個問題的整治任務細分到每個具體環節和相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今年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這次專項行動將強化9項措施,要求提高站位,并在倒排工期、科技支撐、督促檢查、協調溝通、信息公開、工作調度、責任落實、強化問責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尤其要提高站位,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為指引,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折不扣落實好、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生態環境部將定期組織開展水源地衛星遙感監測,開啟信息共享模式,將所有水源地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現場執法APP都提供給地方生態環保部門,支持各地更好地開展排查和整治。同時,組成專家組為各地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
專項行動還要求各地在一報(黨報)一網(官方網站)上開設專欄,按月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包括哪個市哪個縣、哪個水源地、具體問題是什么、采取什么整治方案、整治進展如何等,絕不能遮遮掩掩。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此次專項行動將定期召開視頻會,并不定期赴各地現場調研。將實施督促檢查“包保”機制,從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選派多位司局級干部,一人包保2~3個省份負責督促、指導,幫助地方推進工作,要求兩個月至少去現場調研一次。
對工作明顯滯后、整治進度遲緩的地區,生態環境部還會派出特別工作組,推動問題解決。
3月30日,一場涉及3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66個集中式地表水型水源地的大規模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實施。
當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在京聯合召開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視頻會,對同意的專項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
據了解,這是深入落實黨的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要求的一項具體行動,是前兩年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升級版,也是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重點攻堅的七大專項行動之一。
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黨的報告將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并要求實行嚴格的生態制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3月7日,李干杰部長在十三屆一次會議“打好污染攻堅戰”主題記者會上強調,今年水污染要突出“四種水體”。首先就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一定要當成重中之重。
為此,經同意,部聯合水利部印發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近年來,我國飲用水水源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各省(區、市)人民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任務。
與之前開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相比,這次專項行動范圍更廣,由沿江省市拓展到全國;任務更重,由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拓展到縣級及以上。
根據專項行動部署,今后9個月內,長江經濟帶省市要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全國其他地區則要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209年年底前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整治任務。
為摸清底數,今年季度,全國生態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先期排查。根據各地生態環保部門初步統計,列入此次專項行動范圍的地表水型水源地達2466個。
其中,長江經濟帶縣級水源地6個;其他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級和縣級水源地分別有436個和869個。尤其是在一些省份,相關水源地超過00個,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從問題類型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旅游餐飲類、農業面源類、畜禽養殖類、交通穿越類、管理類問題依然突出。
從以往水源地環境整治經驗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問題占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屬于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難度很大。
已積累不少相關經驗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生態環境部早已經開展了探索。2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習總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部與長江經濟帶省市開展了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依法依規、強化責任、掛賬銷號、督查、強化調度、信息公開等有效做法,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積累了經驗、增強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在工作內容設置方面,根據之前的經驗,要想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必須做好“劃、立、治”文章。此次專項行動要求繼續聚焦“劃、立、治”三項工作內容。其中,“劃”是基礎,指劃定水源保護區 ;“立”是保障,指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治”是核心,指清理整治違法問題。
在序時進度安排方面,在長江經濟帶專項行動中,一些地方前松后緊,導致工作被動。鑒于此,此次專項行動要求,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合理確定完成期限,不能全部壓到后。難度較小的任務盡量用兩到三個月完成,今年0月爭取絕大部分整治任務提前完成。
在任務分工負責方面,借鑒以往專項行動經驗,此次專項行動強調,要依據法律規定壓實市、縣人民責任。按照方案要求,市、縣負責具體排查整治工作,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依法處理、分類處置、施策,積極穩妥解決難點問題,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銷號。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各地一定要統籌設計、通盤考慮,明確任務路線圖,將每個問題的整治任務細分到每個具體環節和相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今年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這次專項行動將強化9項措施,要求提高站位,并在倒排工期、科技支撐、督促檢查、協調溝通、信息公開、工作調度、責任落實、強化問責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尤其要提高站位,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為指引,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折不扣落實好、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生態環境部將定期組織開展水源地衛星遙感監測,開啟信息共享模式,將所有水源地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現場執法APP都提供給地方生態環保部門,支持各地更好地開展排查和整治。同時,組成專家組為各地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
專項行動還要求各地在一報(黨報)一網(官方網站)上開設專欄,按月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包括哪個市哪個縣、哪個水源地、具體問題是什么、采取什么整治方案、整治進展如何等,絕不能遮遮掩掩。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此次專項行動將定期召開視頻會,并不定期赴各地現場調研。將實施督促檢查“包保”機制,從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選派多位司局級干部,一人包保2~3個省份負責督促、指導,幫助地方推進工作,要求兩個月至少去現場調研一次。
對工作明顯滯后、整治進度遲緩的地區,生態環境部還會派出特別工作組,推動問題解決。
3月30日,一場涉及3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66個集中式地表水型水源地的大規模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實施。
當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在京聯合召開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視頻會,對同意的專項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
據了解,這是深入落實黨的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要求的一項具體行動,是前兩年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升級版,也是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重點攻堅的七大專項行動之一。
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黨的報告將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并要求實行嚴格的生態制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3月7日,李干杰部長在十三屆一次會議“打好污染攻堅戰”主題記者會上強調,今年水污染要突出“四種水體”。首先就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一定要當成重中之重。
為此,經同意,部聯合水利部印發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近年來,我國飲用水水源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各省(區、市)人民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任務。
與之前開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相比,這次專項行動范圍更廣,由沿江省市拓展到全國;任務更重,由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拓展到縣級及以上。
根據專項行動部署,今后9個月內,長江經濟帶省市要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全國其他地區則要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209年年底前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整治任務。
為摸清底數,今年季度,全國生態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先期排查。根據各地生態環保部門初步統計,列入此次專項行動范圍的地表水型水源地達2466個。
其中,長江經濟帶縣級水源地6個;其他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級和縣級水源地分別有436個和869個。尤其是在一些省份,相關水源地超過00個,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從問題類型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旅游餐飲類、農業面源類、畜禽養殖類、交通穿越類、管理類問題依然突出。
從以往水源地環境整治經驗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問題占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屬于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難度很大。
已積累不少相關經驗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生態環境部早已經開展了探索。2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習總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部與長江經濟帶省市開展了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依法依規、強化責任、掛賬銷號、督查、強化調度、信息公開等有效做法,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積累了經驗、增強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在工作內容設置方面,根據之前的經驗,要想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必須做好“劃、立、治”文章。此次專項行動要求繼續聚焦“劃、立、治”三項工作內容。其中,“劃”是基礎,指劃定水源保護區 ;“立”是保障,指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治”是核心,指清理整治違法問題。
在序時進度安排方面,在長江經濟帶專項行動中,一些地方前松后緊,導致工作被動。鑒于此,此次專項行動要求,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合理確定完成期限,不能全部壓到后。難度較小的任務盡量用兩到三個月完成,今年0月爭取絕大部分整治任務提前完成。
在任務分工負責方面,借鑒以往專項行動經驗,此次專項行動強調,要依據法律規定壓實市、縣人民責任。按照方案要求,市、縣負責具體排查整治工作,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依法處理、分類處置、施策,積極穩妥解決難點問題,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銷號。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各地一定要統籌設計、通盤考慮,明確任務路線圖,將每個問題的整治任務細分到每個具體環節和相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今年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這次專項行動將強化9項措施,要求提高站位,并在倒排工期、科技支撐、督促檢查、協調溝通、信息公開、工作調度、責任落實、強化問責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尤其要提高站位,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為指引,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折不扣落實好、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生態環境部將定期組織開展水源地衛星遙感監測,開啟信息共享模式,將所有水源地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現場執法APP都提供給地方生態環保部門,支持各地更好地開展排查和整治。同時,組成專家組為各地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
專項行動還要求各地在一報(黨報)一網(官方網站)上開設專欄,按月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包括哪個市哪個縣、哪個水源地、具體問題是什么、采取什么整治方案、整治進展如何等,絕不能遮遮掩掩。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此次專項行動將定期召開視頻會,并不定期赴各地現場調研。將實施督促檢查“包保”機制,從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選派多位司局級干部,一人包保2~3個省份負責督促、指導,幫助地方推進工作,要求兩個月至少去現場調研一次。
對工作明顯滯后、整治進度遲緩的地區,生態環境部還會派出特別工作組,推動問題解決。
3月30日,一場涉及3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466個集中式地表水型水源地的大規模環保專項行動全面啟動實施。
當日下午,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在京聯合召開全國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視頻會,對同意的專項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
據了解,這是深入落實黨的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要求的一項具體行動,是前兩年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升級版,也是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重點攻堅的七大專項行動之一。
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黨的報告將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并要求實行嚴格的生態制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3月7日,李干杰部長在十三屆一次會議“打好污染攻堅戰”主題記者會上強調,今年水污染要突出“四種水體”。首先就是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體,這是老百姓的水缸,一定要當成重中之重。
為此,經同意,部聯合水利部印發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近年來,我國飲用水水源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保護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地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各省(區、市)人民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任務。
與之前開展的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相比,這次專項行動范圍更廣,由沿江省市拓展到全國;任務更重,由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拓展到縣級及以上。
根據專項行動部署,今后9個月內,長江經濟帶省市要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全國其他地區則要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保專項整治。209年年底前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整治任務。
為摸清底數,今年季度,全國生態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先期排查。根據各地生態環保部門初步統計,列入此次專項行動范圍的地表水型水源地達2466個。
其中,長江經濟帶縣級水源地6個;其他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級和縣級水源地分別有436個和869個。尤其是在一些省份,相關水源地超過00個,排查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從問題類型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旅游餐飲類、農業面源類、畜禽養殖類、交通穿越類、管理類問題依然突出。
從以往水源地環境整治經驗來看,違法違規排污、工業企業類、排污口類、碼頭類問題占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屬于久拖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涉及面廣,難度很大。
已積累不少相關經驗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生態環境部早已經開展了探索。2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習總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部與長江經濟帶省市開展了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依法依規、強化責任、掛賬銷號、督查、強化調度、信息公開等有效做法,為在更大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積累了經驗、增強了信心、奠定了基礎。
在工作內容設置方面,根據之前的經驗,要想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必須做好“劃、立、治”文章。此次專項行動要求繼續聚焦“劃、立、治”三項工作內容。其中,“劃”是基礎,指劃定水源保護區 ;“立”是保障,指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治”是核心,指清理整治違法問題。
在序時進度安排方面,在長江經濟帶專項行動中,一些地方前松后緊,導致工作被動。鑒于此,此次專項行動要求,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合理確定完成期限,不能全部壓到后。難度較小的任務盡量用兩到三個月完成,今年0月爭取絕大部分整治任務提前完成。
在任務分工負責方面,借鑒以往專項行動經驗,此次專項行動強調,要依據法律規定壓實市、縣人民責任。按照方案要求,市、縣負責具體排查整治工作,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依法處理、分類處置、施策,積極穩妥解決難點問題,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銷號。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各地一定要統籌設計、通盤考慮,明確任務路線圖,將每個問題的整治任務細分到每個具體環節和相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今年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這次專項行動將強化9項措施,要求提高站位,并在倒排工期、科技支撐、督促檢查、協調溝通、信息公開、工作調度、責任落實、強化問責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要求,將實施不少新打法。
尤其要提高站位,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為指引,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做好飲用水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折不扣落實好、關于堅決打好污染攻堅戰的決策部署。
生態環境部將定期組織開展水源地衛星遙感監測,開啟信息共享模式,將所有水源地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現場執法APP都提供給地方生態環保部門,支持各地更好地開展排查和整治。同時,組成專家組為各地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
專項行動還要求各地在一報(黨報)一網(官方網站)上開設專欄,按月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包括哪個市哪個縣、哪個水源地、具體問題是什么、采取什么整治方案、整治進展如何等,絕不能遮遮掩掩。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此次專項行動將定期召開視頻會,并不定期赴各地現場調研。將實施督促檢查“包保”機制,從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選派多位司局級干部,一人包保2~3個省份負責督促、指導,幫助地方推進工作,要求兩個月至少去現場調研一次。
對工作明顯滯后、整治進度遲緩的地區,生態環境部還會派出特別工作組,推動問題解決。